童星酸甜苦辣的雙面人生

作者:陳文苑

童星演員大銀幕上一舉手、一投足,機靈可愛的模樣立即吸引住觀眾的眼球。然而在人人稱羨的童星光環背後,埋藏不少辛酸故事。自小沉浸在演藝圈的大染缸裏,小童星在戲裏演繹他人的人生劇本,但戲外的現實人生往往比電影還要殘酷。追溯香港電影之始,「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的兒子黎鏗三歲踏足星途,自此與電影結下不解緣份,小黎鏗為當時社會大眾提供撫慰人心的表演,是早期著名童星之一,他的一生也跟隨父親腳步,對電影界貢獻良多,可惜最終卻敵不過現實而自盡。縱觀早期中國電影童星,除了黎鏗以外,葛佐治和陳娟娟皆是香港戰前有名的兒童演員,伶俐稚氣的樣子使得他們在時代中留下深刻、無法輕易抹去的銀幕形象,但反觀他們的真實人生,卻坎坷不平。

首對影壇父子檔:黎民偉與黎鏗

一:小時候的黎鏗長得十分可愛,圖為黎鏗和父親黎民偉(右)(《著名童星、朗誦藝術家黎鏗》。香港:創造書店,2014,頁3)。

作為黎民偉的兒子,黎鏗的血液承傳了父親的電影基因,1928年出生的他,三歲出演電影《人道》[1],初次登上大銀幕就被稱讚演技自然逼真[2],更形容他為「銀幕上的小天使」和「影界神童」。[3]其後黎鏗先後在不同電影擔當重要角色,在1934年由聯華影業製片印刷有限公司(下簡稱聯華)出品、阮玲玉主演的《神女》中,講述妓女為養育兒子只能被迫賣笑為生,而黎鏗正是飾演阮玲玉的兒子。[4]在1938年上映、改編自《神女》的《胭脂淚》中,黎鏗再次出演小兒子的角色;在愛國片《戰雲情淚》(1938)中,他又搖身一變,化身為幼年的吳楚帆;而在香港首齣全部由童星擔綱的電影《小英雄》(1940)當中,黎鏗飾演主角小黎,與四位小孩一起聯手緝拿小偷,被封稱為「小英雄」。[5]而在日常生活中,黎鏗也深受父親薰陶,富有愛國情操,願意無條件為祖國貢獻,在一則訪問中,當記者問及他如何花費零用錢時,他便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要把它捐給國家!」既真實又直接的回答,充份展現他對國家懷抱着理想和熱愛。

 

圖二:黎鏗在《神女》(1934)中飾演阮玲玉的兒子。

 

在父親黎民偉的光環下,黎鏗在戲外一舉一動也受到媒體的關注。年僅8歲的他跟隨父親到北京參與《密電碼》(1937)的拍攝,當時新聞標題和內容均以他做焦點,詳細報導小黎鏗的消息,當時新聞是這樣形容的:「幾位攝影把鏡頭對準了機門,等待着小明星」[7],新聞標題「場長導演多到機場歡迎,小黎鏗飛行到京」亦沒提到黎民偉,反而只提到他,可見當時黎鏗人氣之高,甚至蓋過父親的風頭。自小踏進演藝圈的他,也和圈中人建立了親近的關係,曾與阮玲玉合作拍攝《神女》(1934)的黎鏗,在她過世以後,被記者訪問感受時,一提起阮玲玉便不期然真情流露,黯然欲哭。[8]

 

黎鏗其後繼續發展演藝事業,愛國情操投射在他的創作上。抗戰期間,他組織成立長虹少年劇團和鐵鋒劇藝社,擔任劇團導演一職。[9]抗日勝利後,黎鏗轉移陣地到北京,參演《民主青年進行曲》和《一貫害人道》。除了以演員的身份演出不同電影外,他也積極參與製作,分別在《七十二家房客》和《齊王求將》(1963)擔任副導演一職。[10]在電影界發展頗為順遂、幕前總是呈現正向積極態度的黎鏗,卻在1965年傳來自殺的惡耗。

 

據說黎鏗的婚姻生活並不愉快,文革前夕,黎鏗竟被妻子向上級告發亂搞男女關係,雖然後來澄清查明並無此事,事件平息暫告一段落。在黎鏗自殺當天,其妻手執黎鏗寫給女性友人的信件,再次向上級稟告他有婚外情。[11]絕望的黎鏗因此而步上自殺之路,在東湖公園的一棵大樹上吊[12],年僅37歲。黎鏗從影30多年,自幼投身於電影的他,畢生致力為電影和國家服務,後半生卻被現實折磨,天真爛漫的模樣只能永遠停留在銀幕當中。

戲內戲外的「孤兒」:葛佐治的悲劇人生

葛佐治並非出生於電影世家,他是西班牙和中國的混血兒,因此名字帶着中西合壁的味道。在單親家庭長大的他,父親再娶後便棄他不顧,葛佐治自小在街頭上流連,沒想過這卻成為他邁向電影的機遇之路。

1934年,聯華香港分廠導演趙樹桑相中了葛佐治,並根據他的經歷創作,自編自導電影《難兄》(1934)(又名《黑心符》)[13],年僅11歲的葛佐治,飾演男主角鍾以鳴的年幼時期,角色自幼經歷母親離世的傷痛,後母待他十分刻薄,以鳴毅然離家出走,另覓出路。當時報章誇讚葛佐治的表演真摯動人,認為他前途無可限量[14],想必葛佐治演出時也感同身受,將自身經歷的感情投放在戲裏,演活以鳴的角色。

圖三:1934年《難兄》上映時的宣傳廣告。(《香港工商日報》,1934年8月2日)。

 

《難兄》上映後,葛佐治並沒有大紅大紫,直到演出蔡楚生編導、由上海聯華二廠出品的《迷途的羔羊》(1936)時,才受到觀眾注目,也許是命運的安排,葛佐治再次飾演孤苦無依的角色,《迷途的羔羊》刻劃當時兒童流落街頭問題,葛佐治飾演的小三子家境貧窮,與父親和祖母相依為命,但兩人過世後,孤身一人的小三子只得到處流浪,幾番波折搭通往上海的船隻,遇到好心人沈慈航願意收養,但好日子並不長久,後來沈太太將他趕出家門,小三子只能繼續過流浪的日子。

圖四:由聯華二廠出品的《迷途的羔羊》(1936),葛佐治在電影上映後被喻為「最會演戲的男童星」。

 

《迷途的羔羊》拍攝期間,發生了一段小插曲,為追求真實感和符合劇情需要,葛佐治衣打扮儼如真正的「小三子」,竟被警察誤認為他是「街童」,對他窮追猛打[15],似乎暗示了在戲內戲外,葛佐治都擺脫不了某種噩運。雖然電影在1936年上映後,大受好評,葛佐治被喻為「最會演戲的男童星」[16],1937至1938年更是他的演藝生涯高峰,葛佐治合共演出了11齣電影,但大多數的角色都離不開孤兒,或是不健全家庭長大的小孩,包括《慈母曲》(1937)、《孤兒行》、《新國民》(1938)等。

可惜的是,葛佐治星途並不順遂,他沒有因為遇上電影而改變命運。日本侵華時,失業的他終日流連在街上,最後餓死[17],當時的他只得19歲,一顆明日之星就此隕落。現實中的葛佐治既不能像《難兄》的鍾以鳴擺脫命運,成為醫術高明的醫生;也不能像《新國民》的王友仁般,與母親重逢,只落得猶如他的成名作《迷途的羔羊》般,流浪終生。

演而優則導的才女:陳娟娟童星生涯 

提到戰前的女童星,莫過於陳娟娟。陳娟娟原名陳素娟,1928年出生的她,擁有一雙明亮清徹的大眼睛和討人喜愛的模樣,陳娟娟在6歲便出演首齣電影《飛花村》(1934)。長相可愛的陳娟娟引起觀眾注目,加上她在影片演唱中國電影第一首兒童歌曲〈牧羊歌〉[18],從此和電影展開難捨難離的緣份。

在1930年代,陳娟娟在上海合共演出了9齣電影,包括《女兒經》(1934)、《浪淘沙》和《迷途的羔羊》(1936)。當中《迷途的羔羊》不但成功捧紅葛佐治,陳娟娟演繹無家可歸的小翠,可憐無助的臉蛋深深烙印在觀眾的腦海裏,其後她接下了源源不絕的片約,上海新華影業公司更與她簽定長期合約[19],拍攝了《壯志凌雲》、《小孤女》(1936)和《瀟湘夜雨》(1937),當中《小孤女》的劇本更是根據陳娟娟的經歷量身打造。[20]正當年紀小小的娟娟處於「事業高峰期」時,演藝之路忽被打斷。

 

圖五:1936年上映的《浪淘沙》,圖為片中8歲的陳娟娟。

1937年的淞滬抗戰驚動了整個上海,陳娟娟跟隨外婆逃到香港[21],這時的她只得9歲,從拍戲搖身一變,改為跟隨梅花歌舞團在中國各地巡迴演出[22],本來尚算順利,但途經暹羅時,歌舞團表演劇目被指含有反日思想,勒令中止表演,陳娟娟失去收入來源,與外婆相依為命過了一段貧困的日子[23]直到1940年才重新回到上海的大銀幕上,這時的陳娟娟已經12歲,演出《白雪公主》(1940)、《江南小俠》、《家》(1941)、《四姊妹》(1942)等電影,戲路也不再僅限於討人憐憫的小孤女。

角色的受限是身為童星不免會遇到的難題,當觀眾不再留戀可愛的臉蛋,童星們如何在競爭激烈的演藝圈突破重圍?1946年,剛滿18歲的陳娟娟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這時她重回香港,即被大中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招攬為演員[24],後來又在香港上海影片公司出品的《苦戀》(1947)中飾演戀上同父異母兄長的海燕,不顧母親反對與對方訂下婚約,跳脫昔日的角色框架,帶來有別以往的嶄新演出;之後又在奇情偵探片《天網恢恢》(1947)一人分飾柳曼娜、柳曼玲兩角;又在倫理俠義歌唱片《血染海棠紅》(1949)飾演飛天大盜海棠紅的女兒,在戲中一展歌喉。陳娟娟多元化的戲劇路線,讓不少電影公司注意到她的才華,她先後與長城影業公司和鳳凰影業公司(下簡稱為長城和鳳凰)簽定合約,出演《枇杷巷》(1953)、《四美圖》(1963)、《畫皮》(1966),皆是票房成功之作。[25]

圖六:1949年《血染海棠紅》的廣告,陳娟娟飾演飛天大盜海棠紅的女兒。(華僑日報,1949年8月11日)。

 

陳娟娟不但在演技上求突破,從1960年代開始她更涉獵幕後製作,在香港首部票房破百萬票房的鳳凰電影《金鷹》(1964)擔任演員暨副導演[26],也先後為《審妻》(1966)、《烽火孤鴻》(1967)、《石敢當》(1968)等電影出任副導一職,更在《英雄後代》(1969)、《白雲山下譜新歌》(1975)、《早春風雨》(1978)親自執導。


事業如日中天的陳娟娟,私底下的生活也當然受到傳媒和大眾的關注。陳娟娟在1956年下嫁盧榮康[27],育有兩名小孩。二人結婚數年後,屢次傳出夫妻不和,1961年,新聞報導陳娟娟失蹤的消息,據稱與丈夫在家庭問題持不同意見,因而離家出走[28],雖然陳娟娟後來
澄清只是因為家庭小故而臨時到澳門散心解悶[29],但有關她與丈夫不和傳聞,依然眾說紛紜,二人其後離婚,由她獨自撫養兩名兒子。[30]陳娟娟晚年身體狀態欠佳,患有心血管疾病,加上有服食安眠藥的習慣[31],1976年4月11日,電影界傳來一則惡耗,陳娟娟被友人發現在寓所因心臟病發逝世[32],終年48歲。

陳娟娟幾乎將一生傾注給電影,從稚嫩懵懂小童星,化身獨當一面的女導演,儘管中途歷經風風雨雨,但憑着她堅強樂天的性格,一一跨過難關,實屬電影界女性的典範。

 

結語

誠自然流露的表演是童星演員最寶貴、最得被記錄的一面,這種純粹隨着歲月的洗禮,逐漸消逝,只能停駐在銀幕的光影中。黎鏗、葛佐治、陳娟娟三位戰前童星,透過不同的表演方式,記錄時代的側寫,跳出電影大螢幕,他們的現實人生,也對照了某種時代寫實的面向,仿如一聲悲鳴。

 


1. 〈黎鏗簡介〉,《著名童星、朗誦藝術家黎鏗》。香港:創造書店,2014,頁1。
2. 關文清:《中國銀壇外史》。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76,頁177。
3. 盧偉力:〈永遠的純粹童真——從早期中國電影的童星文化看黎鏗的銀幕形像〉,《著名童星、朗誦藝術家黎鏗》。香港:創造書店,2014,頁50。
4.盧偉力:〈永遠的純粹童真——從早期中國電影的童星文化看黎鏗的銀幕形像〉,《著名童星、朗誦藝術家黎鏗》。香港:創造書店,2014,頁50。
5.余慕雲:〈香港第一部由童星主演的影片《小英雄》〉,《著名童星、朗誦藝術家黎鏗》。香港:創造書店,2014,頁103-104。
6.黎錫、黎柱、黎萍、費明儀、王為一、李雨農:〈黎鏗短暫而輝煌的一生〉,《著名童星、朗誦藝術家黎鏗》。香港:創造書店,2014,頁26。
7.〈塲長導演多到機場歡迎小黎鏗飛行到京〉,《天光報》1936年9月22日。
8.〈我國電影童星黎鏗父子昨日抵港 他擬返故鄉新會一行 說起阮玲玉黯然欲哭〉,《香港華字日報》1936年4月26日。
9. 〈黎鏗簡介〉,《著名童星、朗誦藝術家黎鏗》。香港:創造書店,2014,頁1-2。
10.潘惠蓮:〈三十年代著名童星黎鏗的一生〉,《香港電台》網頁(https://app3.rthk.hk/mediadigest/content.php?aid=1997)。檢索日期:2023年7月31日。
11.楊毅:〈黎鏗之死,辮子上的白花—懷念我的老師黎鏗〉,《著名童星、朗誦藝術家黎鏗》。香港:創造書店,2014,頁139-140。
12.楊毅:〈黎鏗之死,辮子上的白花—懷念我的老師黎鏗〉,《著名童星、朗誦藝術家黎鏗》。香港:創造書店,2014,頁140。
13.朱劍、汪朝光:《民國影壇紀實》。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頁294。
14.〈難兄攝影記〉,《香港工商日報》1934年2月3日。
15.《電影藝術》162-173期,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頁62。
16.沈寂:《老上海電影明星(1916-1949)》。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2000,頁272。
17.趙衛防:《香港電影(1897-2006)》。中國:中國廣播電影出版社,2007,頁441。
18.張偉:〈陳娟娟——一夜長大〉,《昨夜星光燦爛:民國影壇的28位巨星(下)》。台灣:秀威資訊,2008,頁199。
19.張偉:〈陳娟娟——一夜長大〉,《昨夜星光燦爛:民國影壇的28位巨星(下)》。台灣:秀威資訊,2008,頁200。
20.張偉:〈陳娟娟——一夜長大〉,《昨夜星光燦爛:民國影壇的28位巨星(下)》。台灣:秀威資訊,2008,頁200。
21.張偉:〈陳娟娟——一夜長大〉,《昨夜星光燦爛:民國影壇的28位巨星(下)》。台灣:秀威資訊,2008,頁200。
22.張偉:〈陳娟娟——一夜長大〉,《昨夜星光燦爛:民國影壇的28位巨星(下)》。台灣:秀威資訊,2008,頁201。
23.張偉:〈陳娟娟——一夜長大〉,昨夜星光燦爛民國影壇的28位巨星(下)》台灣:秀威資訊,2008,頁201。
24. 〈小二黑結婚的陳娟娟〉,《華僑日報》1950年9月27日。
25.〈彩片畫皮旺場四間戲院繼續放映〉,《大公報》1966年8月2日;〈四美圖旺場跨入第二週〉,《大公報》1963年10月18日。
26.張燕:《在夾縫中求生存:香港左派電影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頁102。
27. 〈陳娟娟新年喜訊擇吉期七日結婚〉,《大公報》1956年1年1日。
28.〈陳娟娟前晚起失蹤 其夫報警請求找尋〉,《香港工商日報》1961年12月9日;〈陳娟娟仍無音訊 失踪前夕向前輩訴苦〉,《香港工商日報》1961年12月10日。
29. 〈陳娟娟仍無音訊 失踪前夕向前輩訴苦〉,《香港工商日報》 1961年12月10日。
30. 《老牌左派女星陳娟娟昨逝世》,〈工商晚報〉 1976年4月11日。
31. 〈鳳凰導演著名演員陳娟娟不幸逝世其生前同事和朋友深表哀悼〉,《大公報》1976年4月12日。
32.《老牌左派女星陳娟娟昨逝世》,〈工商晚報〉 1976年4月11日。

 742 total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