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SCHRP
Jockey Club ICH+ Innovative Heritage Education Programme
主辦機構 |
捐助機構 |

主辦機構
嶺南大學、香港藝術學院
捐助機構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計劃主持人
劉智鵬教授
年期
2018年9月至 2022年8月,為期4年
對象
中一至中三年級學生為主,部份名額開放予中四級學生
目標
- 透過體驗式學習,加深青少年對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稱非遺)的認識,最終達至文化及技藝承傳的目標。
- 保存及整合各類非遺項目的歷史紀錄及資料,追尋文化根源,以鞏固民族身份認同。
- 藉著在傳統手工技藝中加入當代藝術創作的元素,豐富香港非遺項目的功能與意義,並活化相關的非遺項目以持續發展。
- 提升香港社會對保育文物文化的固有觀念和態度。
報名表格
內容
- 2021-2022學年推出9個非遺項目課程,邀請全港中學報名參加,包括紮作、長衫製作、剪紙、木傢俱製作、吹糖、麵塑、廣彩製作、白鐵器具製作及蒸籠製作。
紮作技藝 |
紙紮製成品是由竹、竹篾、紗紙及絹布等物料紮成的立體結構,經上色和組裝而成。製成品包括花炮、花牌、獅頭、麒麟、龍、大士王、花燈、宮燈、孔明燈及紙祭品等。今天紙紮製成品多用於宗教儀式活動中。有些師傅精於某項紮作,也有師傅通曉多項紮作。 |
長衫製作技藝 |
長衫製作要求衫身合一,強調針法。製作過程包括度身、布料處理、裁面料、裁絲裡、車縫、熨拔、反絲裡、領部製作、滾條製作、埋夾、裝袖及釘紐等。 |
剪紙技藝 |
剪紙為中國北方的地方傳統,在香港主要是一門藝術,剪紙的傳統技法以陰剪和陽剪為主,有鏤空、疊紙、填彩及點彩等傳統技法。 |
木傢俱製作技藝 |
傳統傢俬以木製成,製作工序包括選擇木材、板材加工、切割樣板、繪畫圖樣、製作組件及打磨等。 |
吹糖技藝 |
吹糖製作者以麥芽糖(或粟膠)為原料,製成糖膠,並以之製成小型的人物及動物塑像。另外,還可將小粒糖膠拉出一幼長之吹管,用口自吹管送氣,將糖膠吹成小球。 |
麵塑技藝 |
麵塑以蒸熟的麵粉作為原材料,加入顏料製成不同顏色的粉團,再以這些粉團製成不同形態的人物或動物塑像。 |
廣彩製作技藝 |
廣州磁彩簡稱「廣彩」。廣彩是將花紋圖案繪畫在白磁上的加工工序。製作過程包括畫線、上色和燒瓷等。 |
白鐵器具製作技藝 |
白鐵製成品以白鐵片作為原材料,打製成信箱、面盆及水桶等日用器具。 |
蒸籠製作技藝 |
蒸籠是蒸製中式點心的工具,以竹為材料。製作工序包括開料、裝嵌及織底等。 |
- 按學年計算,學校可從以上非遺項目課程中選擇其中一至四項參加,每個課程以 15-20人為一班(紮作及剪紙 項目人數可達 30人;長衫、吹糖及木傢俱則為15人以內 ),同一項目課程參加學校在學年內必須最少開設2班(計劃開設 4班以上者則另行商議)。
- 每個項目課程共有7個課節(第1、5節為理論課,每節約60分鐘;第2-4及6-7節為手藝課,每節約90分鐘),由嶺大負責統籌,安排導師、非遺項目導師、藝術教育工作者等到參加學校授課,上課時間可選在下課後、周六上午或融入相關學科課堂內,建議每周或隔周上課。
- 部份非遺項目或需要安排在特別室上課,如長衫項目須在家政室上課,請學校預早安排;課程開始後,所需物資及學生半製成品須存放在校內,請預留空間。
- 課程設計及大綱如下:
課節 |
課堂主題 |
目標 |
導師 |
1 |
概說非遺(1):歷史與文化 (配合教材套及課堂活動授課) |
了解非遺項目的源流與轉變,以及師傅手藝的承傳過程 |
嶺大導師 |
2 |
基礎手藝(1):介紹及試範非遺項目的製作程序及所需物料 |
教授非遺項目的傳統手藝技巧,利用課堂及課後研習時間完成有關成品,讓學生親身接觸非遺項目及循序漸進學習 |
嶺大導師 非遺項目導師 |
3 |
基礎手藝(2):教授基本手藝技巧,製作簡單成品 |
嶺大導師 非遺項目導師 |
|
4 |
基礎手藝(3):教授基本手藝技巧,製作簡單成品 |
嶺大導師 非遺項目導師 |
|
5 |
概說非遺(2):STEAM與非遺 (配合教材套及課堂活動授課) |
以現代角度和知識,分析非遺項目的數理及人文元素 |
嶺大導師 |
6 |
當代藝術創作(1):運用傳統非遺手藝技巧和概念進行當代藝術創作 |
利用習得的傳統手藝技巧和概念配合當代藝術創作完成有關成品,為非遺項目注入創新元素 |
嶺大導師 藝術教育工作者 |
7 |
當代藝術創作(2):運用傳統非遺手藝技巧和概念進行當代藝術創作 |
嶺大導師 藝術教育工作者 |
- 學生須通過簡單筆試(以選擇題形式問答),其製成品需獲非遺項目導師及藝術教育工作者認可,方可獲頒發由主辦機構聯合簽發的課程修業證書。
- 學年內表現優異的學生將有機會獲選參加年度非遺境外考察團,由導師帶領到國內或海外地區了解當地非遺的承傳與推廣情況,並與當地相關持份者交流心得。
- 參加學校可獲香港賽馬會善信託基金贊助,於學年內在學校成立非遺小組/學會(ICH Club),舉辦選定非遺項目的推廣活動。非遺小組/學會全年報銷預算為港幣5,000元,用以舉辦校內及/或校外活動,推廣非遺項目。學校須先成立非遺學會,也可在相關學科學會下成立小組,如中文/美術學會非遺小組。如學校有興趣取得進一步資料,可在報名意願表註明。
- 本年度加設全級/全校講座活動——「藝術家講座」。講座以藝術與生活為主題,邀請本計劃的藝術家就相關非遺項目分享創作歷程和研習心得。講座以分享和對談形式進行,並邀請同學代表交流。如學校有興趣取得進一步資料,可在報名意願表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