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以地域发展为本的大湾区新模型

cgs01_highlights_speaker.jpg

林初昇教授

岭南大学推出了全新的线上"城市与治理研讨会",一众杰出的专家做出了极具启发性的演讲。该系列研讨会由岭大研究生院政策研究院联合组织,由香港大学地理系讲座教授林初昇教授做出该系列的开篇演讲——“大湾区城市的瞻视与规划:城市化拓展、集约(再)发展和区域创新” 。

 

林教授首先分析了全球农村人口向城市住区迁移的现象。他指出:“现在,我们的农村和城镇已经不再是独立个体了,逐渐出现了被称为特大都市的城市化区域。”

 

曾经独立存在的各个城市现在正在逐步融合形成城市化区域、地区或是走廊。他说道,这一变化一系列引发了一系列理论性的争论,旨在探究中国在独特的国家选择和各势力驱动下,是否践行了其特有的城市化发展模型。

 

“大湾区是一个很好的实验室或试验场,它可以评估一些正在进行的辩论,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仍待进一步剖析的问题。”

 

粤港澳地区与东京、纽约和旧金山一起,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四个湾区。且在这四者中,大湾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人均GDP最低,因此也最具有发展潜力。

 

林教授认为,当前世界顶级的创新中心都以大城市、海湾地区和边境地区为中心,这些地方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人口,并提供了有利于互动交流和促就缄默知识的环境。同时,大湾区的特性意味着它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成为一片能孕育革新和独创力的土壤。

 

大湾区的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三波浪潮:1987年到1995年间,自下而上的农村城市化促成了小规模城镇的快速发展;90年代中期,著名的邓小平南巡刺激了大型和超大型城市的发展,开启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以及近十年间的都市重建,其特点是限制了城市边界的扩张和改造,局限了旧工厂、村庄和社区的土地面积。

 

林教授解释道,2008年末,广东进行了一项试验,以解决社会上对于城市改造的抵触。研究发现,给现有的土地使用者一定份额的土地出让收入,下放政府控制权和准则制定权,转移开发者的决策权,都提升了城市能成功且和平改造的几率。

 

在演讲结束时,林教授阐述了一些政策变化,可以帮助大湾区以最具成功可能性的方式发展。他表示区域的城市化要求一定程度的跨境治理。目前需要在城市的新区和旧区以及它们所代表的不同价值观和文化之间找到一个折衷方案。 城市发展必须以包容性策略为基础,融合成熟社区、移民人口和开发者。 他希望能看到真实的、而非象征性的参与式城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