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中醫診所
求診者須知:天灸療法
天灸療法,又稱穴位藥物敷貼法,是透過在指定穴位施行中藥藥物敷貼,產生皮膚刺激反應,調節身體免疫力,以改善慢性虛寒性疾病的方法。傳統中醫認為,在每年盛夏「三伏天,約每年7中至8月中」及冬至後「三九天,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接受天灸敷貼,能順應天時,提升陽氣,有長遠增強體質和防病保健的效果。
(1) 長期/慢性疾病,鼻敏感、哮喘、腸胃不適、長期腰痛、婦科不適等;
(2) 虛寒性體質、氣虛體質者,如平素常手足冷、容易感冒等。
(3) 部份新冠後遺症,如倦乏。
以下情況可能不適合天灸療法,預約前建議先諮詢中醫師:
- 皮膚疾病、皮損未癒,對外用藥物皮膚過敏者;
- 未受藥物控制之糖尿病、血液病、惡性高血壓、嚴重心腦血管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肺功能不全、惡性腫瘤、傳染病的患者;
- 疾病的急性發作期或加重期間,例如感冒發熱、哮喘發作等;
- 兩歲以下嬰幼兒;
- 懷孕期或哺乳期婦女。
- 中醫師為您進行體質評估後,揀選相關穴位(通常在上背或腰部) 敷貼5-6個中藥敷貼,待半小時至2小時後除下。建議此段時間避免戶外活動,避免過度汗出。
如遇灼痛不適持續,可提前脫下膠布。 - 全期敷貼共三次,每次相隔約10天進行。因製備藥物需時,參加者需要預約。
- 為方便藥物敷貼,建議敷貼當天穿著鬆身衣物,女士可穿著背心。
- 本療法使用的辛溫性質的中藥,敷貼過程可能引致輕微灼熱、痕癢、疼痛、局部皮膚紅腫,或可致水泡及結痂等,屬於正常反應。
- 如遇灼熱、痕癢,可手指輕輕敲拍敷點處。請勿抓敷貼處。
- 如敷貼處出現皮損、水泡,宜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再用清潔砂布覆蓋。當日忌食生冷、辛辣、腥葷等發物,多喝開水。
- 如有其他異常情況,請致電26167828與本診所職員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