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黄运特教授

唐天燊英文讲座教授

黄运特教授

英语文学新角度

黄运特教授是岭南大学唐天燊英文专业首席教授,乐见英文系的教学着重当代英语研究,他也希望这课题得以放在其历史脉络上探索。“研究英语文学不能不懂历史。不过,香港毕竟是国际都会,多元文化川流而过,汇萃其中;我觉得拥有当代性也绝对有其优势。”

立身于这地理及政治位置,岭南大学英文系紧贴英语和英语文学世界的转变步伐。

另类阅读视界

“我们英文系授业英语世界文学。”黄教授解释道。这范畴囊括全球七大洲文学,尤着重新文学作品。他也希望发掘全新视角审视经典。

“若博士生撰写关于福克纳 (William Faulkner) 的论文,当然会用德国哲学或弗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去读福克纳。这绝对无可厚非。不过,如果他们尝试用儒学去演绎福克纳,我看这样的论文(暂时)怎看也无法令人接受。这就是我正思索的问题。”

九十年代初,黄教授在他土生土长的中国完成大学学位后,以当年内地的文学学生而言,做了非比寻常的决定——远赴美国继续学业。在美国,他发现当地对中国文学的源流和其中深意知之不多。他举例说,对《花木兰》故事的评论曾成为当时舆论的焦点。

《花木兰》故事源自中国北方民谣,首先在美国改编,再由迪斯尼发行成为电影。当年还是众议员的现任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评论电影版本。他在文章中声称,《花木兰》是好莱坞凭空创作的故事,目的在宣扬同性婚姻。

跨太平洋文学

眼见这种种误解,加上他学术生涯中在哈佛教授美国现代经典文学和亚裔美国文学的经验,黄教授开始寻根溯源,并审视别人过去面对类似经验时以何种方式表达所想。

“跨太平洋这个概念最初源自个人反思。我想通过对话,把中国和北美联系在一起。不过,最初,我只想到传统的东西方文学比较。”

黄教授清楚知道,得集中在中美两国对这概念的理解,但又深明这容易流于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而非对两国文化地位不对等的探讨。跨太平洋文学研究领域,现包含环太平洋地区的所有文化;人和文字在跨越地区后不再一样,也是此研究领域所认同的常态。黄教授说:“文学有种力量,令你能想象到别人的感受。”

无可否认是,两大经济强国在地区内的影响力无处不在。黄教授觉得,香港有点像身处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或附随空间。“我觉得现在在这里研究跨太平洋文学令人振奋,因为香港在这两个中心以外提供了第三空间。这位置很重要,让我们可以站在外围来观察。”

研究的触感

黄教授本人一直研究诗人庞德 (Ezra Pound)的作品。他说亲眼看到和亲自接触到庞德的手稿、打字稿和书籍很重要。读着庞德在其他作家作品空白处所留的字迹,也能令黄教授深有体悟。黄教授在筹备创作非小说作品《陈查理传奇》和《连体一生》时,拜访了陈查理和两位名为Bunker双胞胎的墓。他形容这过程犹如翻阅作者的历史档案,以此寻找生平事迹以外,对他们生平另一面的认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