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ons不是夢 共同逐夢可成真

作者:陳佩兒、溫浩賢

出版:2023-05-24

轉載自:HK01

這一幕發生在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暨文化研究及發展中心於2023年5月19及20日所舉行的題為「亞洲共享社群暨合作社論壇—日本、韓國、台灣之在地實踐與國際連結」的分享論壇上。來自日本、台灣和韓國長期參與合作社運動的研究員及前線工作者,深度分享他們在過去十數年間的實踐智慧,以及在不同社會環境下推動合作社運動所面臨的難題和解決方法。當一股「我們什麼都做不到」的社會氛圍縈繞我們時,這班前輩利用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Commons或許是出路。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系主任潘毅教授介紹,Commons的含義很豐富,除由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斯壯(Elinor Ostrom)所定義的公共池塘資源(Common Pool Resources)及其諸如城市共享(Urban Commons)或知識共享(Knowledge Commons)的現代延伸外;Commons也可以指具有「共建、共管、共享」價值的社區項目或組織,例如合作社(Cooperatives)和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以及讓所有人平等參與組織治理的機制(Governing Institutions)。但不管哪一種含義,Commons的存在,是希望為每一個人帶來平等、互惠互利、互相尊重和合作的美好生活。

想要通過合作社這一另類社會經濟模式扭轉大資本大財團主導的市場經濟模式,是否天荒夜談?是否蚍蜉撼大樹?這是合作社模式備受質疑的地方,亦是它需面對的持續挑戰。就連我們的參與者亦產生同樣的疑問。面對這樣的困惑,台灣主婦聯盟理事主席李修瑋站了起來,說,「我們站在了這裡,就是答案」。


原文網址: Commons不是夢 共同逐夢可成真

查看更多關於此項目的詳情,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