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Ling U

Ling U

Ling U

Ling U

Ling U

《行走的人》

策展與藝術史文學碩士課程 VIS511 策展計劃


策展 陳冠而、鄭宛汶、蘇慧玲、林晨昕、朱姍姍、ZHERIBOR Iuliia




VISUAL STUDIES Image ALT



《行走的人》

藝術家:簡僖進、姚冬穎、李穎姍、勞麗麗、黃進曦
策展:陳冠而、鄭宛汶、蘇慧玲、林晨昕、朱姍姍、ZHERIBOR Iuliia



引言


To walk abroad is, not with eyes,

But thoughts, the fields to see and prize;

Else may the silent feet,

Like logs of wood,

Move up and down,

And see no good,

Nor joy nor glory meet.


         – Thomas Traherne



《行走的人》由六位策展與藝術史文學碩士生共同策劃,將五位香港藝術家的作品匯聚一堂:李穎姍、姚冬穎、黃進曦、勞麗麗 和 簡僖進,共同探討「行走」的概念。

行走 於我們而言,不僅是日常生活中的步履,更可以被看作一種向生態世界開放的姿態,是我們生活、感知和思考的獨特方式。受蒂姆•英戈爾德和喬·李·佛岡斯特的啟發,我們將行走視作「美學和生態學上謙遜地與世界重新連結的一種實踐」,並以此連結起五位本土藝術家的藝術創作。他們熱衷於探索香港的自然一面,在行走於山脈、農場、魚塘和島嶼之时,思考城市中人、動物和植物的共存狀態,並對它們之間的不平衡關係進行哲學性的追問。

在香港,我們時常發現,人們即使在趕路時仍然低頭盯著手機,無心欣賞周遭的風景。這是因為自然風光的易逝,還是因為生活節奏過快而無法放慢腳步?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展覽展覽旨在反思這一現況,喚起人們對於自然的好奇心,鼓勵他們走進並重新發現香港之美。

五位參展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們表達對香港的敏感感知的一種途徑。長期以來,香港一直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國際金融中心,但緊張的工作和不斷匆忙的生活事務迫使這座城市的居民采取一種「城市式行走」的方式來跟上城市的急促前行的步伐。而當人們開始為日趨嚴峻的住房和土地問題奔波時,城市的自然景觀開始漸漸改變,甚至消失。顯然,這種步履不停的發展不僅使我們默許步行不過是生活的「急就章」,亦在無形間對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影響。作為回應,本土藝術家們試圖在作品中把人們對香港的關注從繁華的現代都市轉移到鄉間的自然風景,從而激發他們對香港生態問題有意識的關注,並思考城市發展對自然的影響。

簡僖進

簡僖進採集而成的「聲音地圖」如同一件香港本土聲音世界的指南,而「聲聲雫」則細心地捕捉了自然界最微小和安靜的聲音,以此鼓勵觀眾有意識地仔細聆聽自然。他不時在當地的山區 遠足 旅行,記錄和歸檔香港的自然之音。

姚冬穎

姚冬穎以紙雕作品重塑了香港在城市化進程中消失的島嶼景觀。她去往那些昔日島嶼的所在地 游歷,撿拾當地的乾枯的落葉和老化的石子進行藝術創作,以這種獨特方式保存島嶼的記憶。


黃進曦

黃進曦時常在城市周邊的徒步旅行中描繪香港的風景。步行中所作的草圖凝聚了他對郊野的片刻感觸和記憶,成為完成畫作不可缺少的關鍵步驟。


勞麗麗

勞麗麗用飛鳥與池魚的動物視角取代了傲慢俯視自然的人類視角,亦從生物的微觀層面去審視自然的特殊所在。作為一個務農者,她遊弋於鄉村的諸多動植物之間,時常反思人與自然相處的方式。


李穎姍

李穎姍為觀眾作了一場即興的漫步表演。她在置於城市外緣的魚塘邊徘徊,試圖在人與自然間建立一種和諧的聯系。她獨自來到鄉下 旅行,謙遜地接近不同的自然生物,了解它們的日常行為,並使自己也融入這一方生態之中。


在此次展覽中,觀眾將體驗藝術化的視角下的行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各種自然生物,反思我們的存在以及我們棲息的生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