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講座教授冷明明的成功關鍵 — 「勤奮」

商學院院長、署理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所所長冷明明教授(左圖)的學習過程及學術成就,對很多人來說根本是不可能的,但他身體力行證明,只要專注及努力,世上無難事。
冷教授出生於江西省,曾擔任期貨經紀和併購經理五年,至2001年赴笈加拿大攻讀博士學位。短短四年時間,他便取得管理科學/系統博士學位並完成九篇學術論文,其中五篇在畢業前已獲刊登。
「在那四年,我每天由早上 8 點 30 分到下午 5 點 30 分在博士辦公室工作 —— 沒有周末,沒有假期。」他回憶道。「其他人難以想像,在我加入嶺大的頭五年裡,我每天都會在辦公室工作,跟在博士時期一樣,沒有周末,沒有假期,農曆年初一也上班工作。勤奮是成功的保證。」
2007年對冷教授來說是最為艱難的一年。那年,他教授四門學科共七門課程,其中三門是他自己新開發的。「我記得有一個下午,課堂由下午 1 點一直到 6 點,我需要在課堂間穿梭奔跑!」他利用周末的時間備課,並進行自己的研究。同年,他的兒子出生。「不管我現在多忙,工作再多,和2006-07學年相比,都是小菜一碟!」
於2005年加入嶺大的冷教授,憑著敬業精神和努力,先後擔任電腦及決策科學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全球數字經濟與治理工商管理博士及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碩士課程創始主任等要職。最近,冷教授獲委任為電腦及決策科學講座教授。
冷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博弈論和供應鏈管理,兩者均需要高水平的數學技能,而數學正正是冷教授一直著迷的學科。「小時候,解決數學奧林匹克的題目最能讓我放鬆,並激勵我去解決最困難的問題,令我感到很滿足。」曾任國家奧數代表隊隊員並在全國高考中取得數學滿分的冷教授說。
冷教授在頂級的著名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包括《Management Science》、《Operations Research》、《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IISE Transactions》、《Naval Research Logistic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及《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此外,他還是《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的編輯委員會成員,及《Information Systems and Operational Research》的副主編。冷教授曾多次獲得研究資助局轄下的優配研究金,支持他的研究項目。
「數學模型和實際運營之間存在很大差距。」冷教授談到營運管理研究時說。「然而,在過去的五年間,學者對數據進行了更實際的工作。數據為主的研究是趨勢:我們收集數據並使用它們建立數學模型,然後使用該模型解決其他問題。我們必須研究如何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與營運管理結合,找到更實用的科學解決方案。」他解釋說。
冷教授補充說,研究人員可以與大數據專家合作,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與數學問題有效結合。「大數據是橋樑,可促進我們的學術領域更接近實踐。」
展望將來,冷教授決心通過提高論文提交標準,以加強商學院的研究質素,並通過與頂尖大學合作,提升教與學質素和豐富學生交流的經驗。
「商業教育的競爭非常激烈,我們必須不斷進步,才能戰勝挑戰。」冷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