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女將林蔓芝:「不斷嘗試,就能突破界限!」

又來到一個學年的終結,畢業在即,有人選擇投身職場,有人選擇繼續進修,而林蔓芝,嶺大文化研究四年級生,就決定追尋運動員之夢。

 

林除了是嶺大空手道隊一員,更於早前衝出香港,代表港隊出戰在澳門舉行的2019第一屆亞洲大學生空手道錦標賽,在女子個人組別61公斤或以下項目中摘下一面季軍獎牌。

 

這位在亞洲嶄露頭角的女將為何對空手道情有獨鍾?與空手道結下不解之緣,一切由2015年的大學迎新說起。

 

「在迎新日親眼看到空手道表演,覺得很型;又想在大學學習一種新運動,挑戰自己,就加入校隊至今。」林說。

 

林以前是一名排球球員,從前對著的是「球」,現在面對更多的是「人」。「例如空手道裡的搏擊 (組手/kumite),就是你自己一個人到台上隻身對打,與排球這種團體球類運動截然不同。」

 

林雖為女兒身,卻未曾因體能上的差異而放棄成為運動員。

 

「運動本無男女之分。生理上而言,男生肌肉發達,體能方面可能比較佔優;但空手道不止著眼於力氣,也講求柔韌性,心思細密的女生在演繹拳法時就更細膩了。」林說。

 

身為女生,受社會定型的還有禮儀舉止。拳打腳踢,成何體統?

 

「難道學武術運動就一定是『摟打』嗎?練習和比賽過後,我們還是個斯文的普通人。爸爸口裡有時說我『粗魯』甚麼的,但心底壓根兒還是支持我當運動員,家人和朋友都親身前來賽事為我打氣。」

 

每項武術都有自家規條。「就競技空手道而言,為了保護對手,既不能出肘和膝,也不能攻擊腰帶以下的部分,否則視為犯規。」她說。

 

貴為日本國技,空手道 (からて/karate) 注重同樣源自日本的武德禮節:押忍 (おっす/osu)。

 

「押忍除了是一個問候語,也是一種精神。就是將自己交給老師,學習時心無雜念,一拳一心。空手道特別講求尊師重道,老師說甚麼,我們就做甚麼。押忍也有忍耐的底蘊,就算挨打也決不能意氣用事,要調整心神,重新組織自己的思維。」林解釋,「要相信自己,相信老師。」

 

四年的空手道生涯,陪著她成長的當然少不了「恩師」。

 

「所謂『師父』,就是『老師』與『父親』的合體。師父是我人生中一個啟發。記得之前受了傷,要強忍劇痛進行選拔。後來跟師父傾訴,他說:『能夠說話就能出拳』。」林憶起師父當時的鼓勵,「無論出拳還是踢腳,都是一種表達方式,跟說話如出一轍;兩者都是考功架,口試靠平日多分析發言,而空手道同樣靠多研究、反覆練習。當苦練日子有功,少許傷患又何足掛齒呢?」

 

功架是從失敗中累積而來。原來她四年前第一次參加搏擊比賽,就初嘗取消參賽資格的處分。

 

「當時還是大學一年級新生,在季軍戰中,我使出成功得分的一拳,誰知對手因此而流鼻血。在擂台上,若有選手受傷會立即暫停比賽,先觀察受傷情況;那次出手太重了,鑑於對手流鼻血不止,裁判就判斷我為犯規,取消參賽資格。雖然感到失落,但我沒有因此氣餒。出拳力度其實反映身體的協調,手腳不靈活才會導致力量集中於拳頭上。空手道比賽所規定的『寸止』(すんどめ/sundome),就是『點到即止』的意思,尤其是頭部。」林說。

 

空手道帶給她的不僅是武術,更加是自我肯定的精神。

 

「以前的我比較懦弱,師父卻常教我:怕打照打。空手道是種對抗性的運動,你愈害怕對手,就愈易被對手反擊,所以更要勇敢去打。」

 

在林身上,看到勇於求變、敢於突破的自信。

 

「甫進嶺大我就聽過一句話:To unlearn what you have learned (重新學習新事物)。平日我們接觸不少約定俗成的事物,但文化研究鼓勵我們要有解構精神,或會發現新事物,擺脫填鴨式教育下所灌輸的誤解。

 

「成長的過程中,不要輕易定型自己。挫折並非絕路,而且人有更新知識的力量,當你不斷嘗試、學習,就能改變自己,突破界限。」她說。

 

   空手道女將林蔓芝:「不斷嘗試,就能突破界限!」 空手道女將林蔓芝:「不斷嘗試,就能突破界限!」  空手道女將林蔓芝:「不斷嘗試,就能突破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