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章明教授談「亞太地區老齡化的挑戰和初步經驗總結:以積極老年政策框架施政」

2013年3月22日

 
 

嶺南大學社會老年學講座教授、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及服務研習處總監陳章明教授於今天的就職講座上,報告多個主要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世界衛生組 

 
織以及聯合國人口基金的政策指引,藉此探討亞太地區人口老齡化的現象及所帶來的挑戰,並建議各地政府應採取的措施和政策。

人口老齡化是全球前所未見的現象。社會經濟條件的改善使人類更長壽、更健康,但同時卻帶來更多健康護理和社會照料方面的問題。2012年,香港是全球預期壽命最長的地區,男性的預期壽命為82歲,女性為86歲。此外,非傳染性疾病(NCDs)的風險因素如吸煙以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等,也將會隨經濟發展而增加。到2020年,發展中國家的非傳染性疾病將會增加60%以上。對決策者來説,預防非傳染性疾病,以及維持更長壽、更積極的人生,將會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勞動人口漸趨年長
陳教授指出,40年後的勞動人口中,每三人就有多於一人是45至64歲,因此不能再把長者視作「無貢獻」的一群。相反,應該鼓勵身心健全及活躍的長者參與志願工作以至決策,包括在社區推廣健康訊息,於跨代共融平台上終生學習,以及鼓勵長者向年輕人傳授知識、技能和經驗。

為安老服務融資
由於亞太地區不能效法西方國家徵重稅以支付高昂的退休金及安老服務,也沒有足夠時間設立相關基建應付所需,老齡化的挑戰尤其嚴峻,城鄉差距更令情況雪上加霜。陳教授認為,政府應在預算中為基層醫療護理撥款,包括健康推廣、疾病預防、管理、診斷、藥物及居家與社區護理;並投資於特別的健康發展項目,如疾病的早期診察、慢性病患者及其家人的自理教育以及老人痴呆症的社區預防等。安老服務應是能者自付,以需要為本取代權利為本,並透過審查機制,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安全網。

為護理人員提供系統性及階段性的的培訓
現時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沒有為安老服務工作者提供系統性的培訓,面對健康護理專業人員的短缺,資歷架構有助解決問題。

最後,陳教授認為政府應鼓勵大家從年輕時開始儲蓄,包括金錢和健康,為晚年生活提供保障。


關於陳章明教授
陳章明教授是社會老年學學者,更是長者福利服務的實踐家。他是護士出身,及後轉為服務長者的社會工作者。陳教授擅長健康社會護理服務及其政策制訂,研究興趣廣泛,包括跨代關係闡釋、亞太地區老年及長期護理政策、開發健康及社會發展量度指標、生活質素指標等。陳教授現任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及服務研習處總監。此外,陳教授現服務多個政府顧問組織,並且身兼聯合國亞洲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老齡政策專家小組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