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金融穩定和普惠金融

Financial Technology, Stability, and Inclusion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金融科技領域經歷了蓬勃的發展。儘管該領域以一系列創新的手段,通過為大量傳統銀行業未能覆蓋的企業和個體提供融資而促進普惠金融的進程,其中不可低估的風險也給金融穩定帶來了挑戰。由於中小企業和消費者普遍缺乏按標準化辦法收集和處理的可驗證信息源,整個金融行業都面臨著一個重要的議題,即如何在向大量中小企業和消費者提供貸款的同時保證有效的風險評估和管理?這之所以是個重要議題,是因爲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在全球經濟發展中起到的關鍵作用。中國國務院和香港工業貿易署的數據顯示,中小企業貢獻了中國内地(香港)超過80%(46%)的就業和90%(98%)的註冊企業數。而世界銀行2018年的數據則顯示,全球家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60%。由此可見,解決該議題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本項目致力於開發一套針對中小企業和消費者的風險評估管理體系。以此為出發點,為智能合約/機制設計提供科學基礎,給探討金融科技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提供項目評估的平臺,構造以金融科技為元素的金融風險宏觀模型,並且給普惠金融和金融穩定提供政策建議。該風險評估管理體系將為以下活動提供綜合的指導:

 

1) 企業和個人的數字足跡以及網絡關聯等“高頻、高緯、高覆蓋”數據的收集; 

2) 以行爲學理論(Cronqvist et al., 2012)為支持的用戶特徵抓取(例如從企業和消費者的投資、消費、網絡關聯活動、所有權鏈條等環節獲取的風險偏好和自我約束等行爲特徵);

3) 將不能按標準化辦法收集、處理和驗證的“軟信息”向“硬信息”轉化;

4) 信貸模型的設計、篩選和擬合 – 充分利用數字足跡、網絡關聯和行爲特徵等優於傳統金融指標的預測力,並且隨著商業周期進行動態調整;

5) 為金融機構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模型結果的解讀和應用。

 

本項目組建了來自金融、經濟、法律、數據科學和計算機方面的專家團隊,與世界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進行合作,並邀請到以經濟學諾獎得獎者爲代表的經濟學家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政策制定專家加入顧問團隊。同時,團隊成員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清算銀行、歐洲央行、金融穩定委員會、美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管局、香港金融發展局、香港競爭事務委員會等地區和國際機構的聯繫將有助於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整個項目的成果將對香港從傳統金融中心向金融科技中心轉型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