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反思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的經驗以提升對傳染病大流行的應對能力

Improving pandemic preparedness by reflecting on experience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呼吸道病毒大流行的發生難以預測。在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初期,嚴格的公共衞生和社交措施被廣泛用以控制病毒傳播並防止高發病率和死亡率。有效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開發使世界大部分地區在2021和2022年間逐步放寬非藥物措施成為可能,其中,中國於2022年12月改行“與病毒共存”,成為結束新冠疫情限制的最終站之一。我們需要認清大流行帶來的後果不但遠超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還包括需要多年才可能恢復的社會和經濟危害。

 

因此,本項目提出在四個領域開展一系列的互補性研究活動,以探索在控制感染造成的公共衞生威脅的同時,可以用於減輕未來傳染病大流行對社會經濟及心理健康影響的有效方法。鑑於香港於新冠疫情期間在較長時間內實施了高強度的防疫措施,同時,香港的全球性使此地持續面對外來感染的挑戰,這些都為這項重要的社會實驗提供了獨特的機會。

 

本項目的首要目標是提供可以改善全球大流行應對能力的證據,並為香港和其他地方的未來防疫政策提供證據基礎。雖然未來傳染病大流行的表現或有所不同,因而可能需要另一套防疫措施,但研究團隊於探求一套可納入大流行規劃的核心原則和最優方案,用於指導未來大流行公共政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