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文化研究系和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與亞洲藝術文獻庫合辦一系列名為「演繹檔案庫:從解讀檔案到藝術實踐」的活動,探討檔案庫如何演繹歷史。

 

大眾普遍認為檔案庫既為協助國家管治而設,亦應記錄一國的史實。然而,此類官方檔案庫往往因為紀錄或管理不盡完善而無法履行其職責。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由個人和小型機構建立的非官方獨立檔案庫,致力保存公共回憶,以抗衡官方檔案庫的壟斷或誤失。

 

展示檔案庫不止於供人存取數據的空間,更可以是解讀泛黃紙張和殘舊菲林的一種演練。檔案庫除了梳理歷史脈絡,還催生出一種相悖的新渴望:重蹚歷史的渾水展示過去,如何繼續留影當下,探索刪除和遺忘、可見和不可見之間的糾葛。

 

奠基於存取權限的理念,是次活動系列探討我們如何逐漸改變過往對檔案庫的本質以至其社會角色的觀念。適逢來自加州大學Irvine分校的阿巴斯教授(Prof Ackbar Abbas)訪問嶺大,回應其近年發表的多篇聚焦於解讀現存資料的文章,並從中推演已遺失、被刪除、或被刻意無視的人和事;這正好展現出當代的檔案庫既是正規實體,同時又凝聚非正規力量的狀態。

 

活動包括展覽、工作坊、放映會和大師班,主持人包括來自文化研究、電影理論、藝術史和公共政策倡導界別的學者、電影製作人、藝術家和研究員。請按此瀏覽文化研究系的相關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