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德奖学金得主何玛莉 克服拔毛发癖逆境自强

岭南大学主修心理学的三年级生何玛莉,荣获学界著名的尤德爵士纪念基金奖学金2018/19,以表扬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及对认知障碍症患者的关爱。

 

「我对获奖深感荣幸,所带来的喜悦实在是笔墨难以形容。」何表示,「同时也赋予我继续努力追寻梦想的勇气;这笔奖学金能够帮补生活开支,让我可更专注於服务长者的义务工作。」

 

何是本年度全港来自不同大学仅七位得奖者之一;她勇於克服由公开试压力而生的焦虑疾病,也积极面对作为少数族裔的种种挑战,赢得评审的表彰。

 

说到过去所经历的一大难关,她认为莫过於备战香港中学文凭试的日子。

 

「回想中五至应考公开试那段时间,我同时兼顾不同的生活困境。」当时经常温习至通宵达旦的她说,「当中最深刻是由学业压力衍生的焦躁不安,后来更出现反覆拔除毛发的焦虑症状,最终患上拔毛发癖。」

 

那时,母亲的支持就是何的最强心理后盾,陪伴她一起跨越障碍。

 

「妈妈一直在身边守护我,助我战胜焦虑所带来的问题,让我从不感到孤单。」她说,「我甚至不敢想像,没有她的话我该如何克服弱点,以正面态度应付压力。当然,我也兴幸当时没有放弃自己,并重新站起来。从那时起,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深信自己是个意志坚定、热切而且坚毅不屈的人,永不轻言放弃。」

 

作为过来人,她对受精神疾病困扰的痛苦感同身受,希望对患者少一点误解、多一点关怀。

 

「我意识到,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普遍缺乏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大众常对精神病患者敬而远之,觉得精神疾病是一件羞耻的事。」她说,「负面标签彼彼皆是,随之而来的社会偏见让精神病患者对病情难以启齿,错失接受适切治疗的黄金时间。」

 

在香港这个国际都市,何享受也尊重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共同文化,不过同时也为社会上对少数族裔的标签和偏见感到沮丧。她认为,人们倾向受媒体渲染影响,甚少亲身接触、真正聆听少数族裔的心声。

 

基於社会各种偏见,患上精神疾病的少数族裔所承受的情绪负担,就更苦不堪言。

 

「我想将来成为精神健康辅导员,特别针对认知障碍症的范畴。认知障碍症在香港愈趋普及,患者人数也有上升趋势;我尤其希望主动接触那些母语非中文、英文的病患者。」

 

她计划开展社区项目,协助认知障碍症患者建构社群,透过每星期的聚会教导他们学习适应认知障碍症,活出生命色彩,并且拉近来自不同少数族裔患者的文化差异。

 

「我想为他们组织『第二个家』,一个互相信任、尊重、关怀的家。」何说。

 

何现正於英国利兹大学当交流生,放眼世界之余,亦学习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

 

「我非常欣赏英国人积极推广精神健康的概念,他们认为身心健康同样重要。」她说,「出国交流的体验让我明白,无论遇上任何挑战,都必须对自己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想要取信於人,必先取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走得更远。」

 

尤德爵士纪念基金在1987年成立,每年颁发奖学金予本地全日制本科生及文凭课程学生,表扬学术成绩杰出且具社会承担的优异生。今年,每名得奖学生会得到一笔过港币40,000元的资助。

From trichotillomania patient to Sir Edward Youde Memorial Scholarship winner: the story of Mariam Bibi   From trichotillomania patient to Sir Edward Youde Memorial Scholarship winner: the story of Mariam Bibi

From trichotillomania patient to Sir Edward Youde Memorial Scholarship winner: the story of Mariam Bibi   From trichotillomania patient to Sir Edward Youde Memorial Scholarship winner: the story of Mariam Bibi